《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》印发 成都将要这样做-环球时讯
(资料图片)
近日,《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》(简称“方案”)正式印发。
方案指出成都将进一步健全“链长+牵头市级部门+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”为架构的工作推进机制,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清单,构建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。
成都优化调整生态圈和产业链体系,布局电子信息、数字经济、航空航天、现代交通、绿色低碳、大健康、新消费、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生态圈,主攻28条重点产业链。一个产业生态圈囊括了几条重点产业链,少则包含2条重点产业链,多则包括6条重点产业链。以新消费产业生态圈为例,包括旅游业、文创业(含数字文创)、会展业、体育产业、音乐产业、美食产业(含绿色食品)等。
成都此前构建了12个产业生态圈,瞄准26条重点产业链发力。经过优化调整之后,产业生态圈数量减少到8个,形成了28条重点产业链。此次优化调整,尤其在重点产业链方面,产业划分更加细化,例如,明确打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(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)、高端诊疗、金融科技等重点产业链。
推动产业建圈强链需要体制机制保障,成都进一步明确链长、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、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的工作责任,构建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。
如何发挥链长作用?方案细化了工作路径。链长将牵头组织研究产业前沿发展趋势,指导编制重点产业链“产业图谱”、形成“5+N”产业生态清单,对产业发展方向、空间布局等进行指导;牵头推动产业联盟建设,搭建政府与“链主”企业、“四上”企业交流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对接转化,听取市场主体意见,完善专项产业政策。
建圈强链涉及部门较多,如何形成工作合力?方案提出,重点产业链牵头市级部门要开展产业发展趋势研究,动态更新产业图谱、“5+N”产业生态清单;制定重点产业链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,提出和统筹推进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,评估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;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,制定专项产业政策,构建“一链一政策包”体系。
多个“圈”与“链”落地在区(市)县,将推动成都“三个做优做强”。对此,成都将按照全市产业总体布局,建设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、协同发展地。方案指出,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招引促建,精准匹配土地、资金、能源、载体等资源要素。
成都还注重对建圈强链开展评估问效,尤其聚焦四链融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。“将‘5+N’产业生态、企业‘四上’培育等共性重点任务细化为具体指标,兼顾不同产业链特性指标。”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成都将通过“目标导向—月季监测—年度考核—优化提升”闭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目标任务落地落实,突出产业发展实效开展综合评估。
关键词:
- 边城战“疫”:夜晚七点的暂停键
- 风雪高原战“疫”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
- 海口市1例治愈后的境外输入病例复阳 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
-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
-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
-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
-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8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
- 寒潮持续发威!南方气温纷纷触底 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
-
雪后寒!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℃上下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11月8日)北京晴天回归,但在风寒效应下,“冷”仍然是天气的主题。气温方面,今天北京最高气温在5℃左右,最低气温
-
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
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,2021年11月7日0-24时,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(黑河市爱辉区6例),均为集中
X 关闭
X 关闭